2022-01-18 作者 :旋风数控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数控机床超过日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数控机床超过日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是普通数控机床生产大国,但是高精度数控机床却是较差,确是需要依赖进口。世界上生产高精度数控机床的国家以日本、德国为主,但由于该产品涉及国家战略提升,因此都对我国实行禁止出口。
凡是从事过机械加工的对机床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一流欧洲,二流日本美国,三流韩国台湾,四流国产。性能、可靠性、质量从高到底,当然价格也是从高到低。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公司九十年代采购一台TC3.8卧式加工中心,德国海勒的。用了近三十年,稳定可靠加工精度高,日夜两班倒,获得了全厂一致称赞。现在厂子搬迁,这床子使用过度精度丧失决定报废,老板说就照着这台再买台新的,多少钱都要买。作为对比,七年前从沈阳机床-中国机床行业领军者买了一台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价值一千万左右,用了两年多铣头损坏只能当数控车床用,要修复就要换主轴至少一百万。厂子已经失去信任,不休了就当车床用,这两年也是大大小小毛病不断,干三天歇两天。我觉得机床行业可以说是中日差距最大的一个行业,想象不到造的出歼二零的国家居然只能造这种烂床子,也不要说最高端的机床没有对外卖,看看大国重器里面成飞、航发一溜用的都是奥地利的WFL。当然,机床行业只是一个行业,欧美除了日本对我们封锁的也不严,高端设备也能进口得到,并不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整体制造能力。我们现在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初级阶段,总会有跑的快的行业例如高铁、基建和军工,也肯定会有拖后腿的嘛!
国内数控系统有广州数控,华中数控等。但是国内数控系统发展还是比较缓慢。最近又听说沈阳机床厂i5系列数控系统也投入了生产。沈阳的i5数控系统,我感觉还需要发展。聊一下国际系统国际系统的有德国的西门子数控,日本的法兰克数控,还有三菱数控系统,西班牙的发个系统,还有海德汉数控系统。国外的西门子数控系统在国内比较受青睐,日本的发那科系统,比较受工人师傅们的亲睐。但国内的数控系统还需要很长的路程去走,还要默默无闻地去工作,去挑战,去创新。数控系统代表了一个产品,那产品呢就要追求质量。好的质量用户就非常喜欢,如果国产的数控系统能达到一个好的质量的话,那我们就发展的很快了。嗯,谁不想买物美价廉的产品是吧?
我那数控系统,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如何呢?我们大家应该探讨一下,在这里可以展开讨论,欢迎大家在我的留言下方进行留言,点赞转发加关注收藏。
很高兴为您解答心中的疑惑!
我们就这次疫情来说中国速度、中国科技已经赶超国外水平,就拿这次口罩跟防护服来说,中国疫情发生以来,口罩跟防护服一直是医务工作者跟我们大家急需的医疗防护用品,供不应求,但是我们国家的数控自动化设备企业第一时间响应,“世界需要的,中国就可以满足;中国需要的,全世界也满足不了”。唯有自力更生,才可寻得柳暗花明。为响应国家号召,满足百姓需求,新松公司快速响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医用口罩智能生产线的技术攻关,以科技手段缓解时下口罩供应的巨大压力!
是创新,也是传承
新松口罩自动化设备
个人意见,及供参考。
因为我们的数控机床工业起步比较晚,所以差距很多,简单地说一下几个主要方面。
1.使用寿命短,稳定性差,故障较多。
我们的数控机床虽然因为重点扶持了一些大厂,在设计型号,种类上面已经比较丰富,某些参数上面已经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因为很多配套组件的供应厂实力还远远不够,例如电机,密封,螺栓,轴承等关键配件的质量还有不小差距,所以造成机床整体故障较多,稳定性比国外相差较远。这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制造经验的差距。
2.数控软件设计差距很大。
中高端机床的数控控制系统基本还处于国外垄断的阶段,数控软件就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就像身体素质差不多的两个篮球员动员,但是比赛水平可能天差地别,这就是大脑的差距。国内的数控软件在控制精度,灵敏度,配置项上都远远落后国外先进水平。因为数控软件必须依靠大量使用数据积累才能不断得到提高,这个差距,任重而道远。
3.关键套件差距较大。
在机床的关键套件上,比如切削刀具,钻头等等,比进口套件还远远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材料工艺上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4.加工精度不足。
我们虽然在个别高端机床上可以实现超高精度加工,但是也只是个别项目。在普遍的数控机床领域,国产机床与国外高端机床还存在不小差距,这主要还是因为综合设计,制造能力的差距导致的,例如温控,减震,密封,除废等局部细节上与国外的设计还相差很远,导致整体的产品加工精度受到影响。
总体看来我国的数控机床在中低端市场的产量已经很好,但在高端数控领域还有很多要追赶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材料加工工艺和配套厂家的建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数控机床超过日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数控机床超过日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