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旋风数控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江数控螺纹磨报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江数控螺纹磨报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83年,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一个名叫象岗的小山丘。
广州象岗山原是越秀山群岗重最西边的一个小岗,海拔近50米,明洪武十三年拓北城八百丈,开凿象岗山以为北门,从此象岗山与越秀山隔断,成为一座独立的小岗。因开凿山体而拓宽而成的大北直街,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一直是明清时代出入城北的主要通道。
故而清代在象岗山上兴建巩极炮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基建部门为建设公寓楼而推平象岗山,当时还只是一个喧闹的建筑工地,要修建几栋宿舍。
1983年6月8日,建筑工人开始在削掉了17米的山顶上挖掘地基,突然就挖到了许多巨大的石板。石板之间隐约露出一些裂缝,透过缝隙看去,下面黑乎乎的一片,好像是一个地下室。
民工纷纷猜测是不是地主老财藏宝的地方,或者是日军侵华时修建的秘密军火库,于是就有人找来工具,试图撬开石板探个究竟。事后人们才知道,这里就是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完好的数座汉代大墓之一。
这种墓葬既有中原地区汉文化的特征,又能看到江汉地区楚文化的一些痕迹,还掺杂着岭南地区百越少数民族的文化因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随后他派大军平定岭南,修筑番禺城作为南海郡治。前204年,随秦军远征岭南的南海尉赵佗乘秦王朝覆灭之机,武力吞并桂林和象郡,自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
赵佗一生致力于和辑百越,发展地方经济,使番禺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古代最大古都之一,其功绩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南越王墓的主人——赵眜,则是赵佗的孙子。
在主棺室中,身穿玉衣的墓主人身体两侧各佩有5把装饰华丽的剑,除此以外还有5把剑放在墙边,每一把都用丝绢裹缠。 经过清理,10把宝剑渐渐露出了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这些剑,有的镶金,有的嵌玉,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柄特长的铁剑,竟有146厘米长,这是迄今见到的汉代古剑中最长的。
据史料记载,汉朝出于防备心理,一直限制铁器贸易。而且,吕后还下令绝对禁止任何铁器流入南越国。可如今,在南越国君的大墓竟出土了如此多的宝剑,这就给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解释。看来,距今2100多年的南越国,已经有了成熟的铸铁技术,在历史的记载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
同时,南越王墓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多达240多件(套),约占全部随葬品1千多件(套)的十分之二。种类有玉衣、玉璧、组玉佩、玉印、玉剑饰、角形杯、玉盒、带钩、玉舞人等19种,是汉代考古的一次空前发现。
在各种玉器中,不乏佼佼者,这里不能尽述。其中最引人注意和兴趣者,如墓主身上的20多件大玉璧和夫人们佩带的组玉佩,使人们对汉代玉佩的组合和形状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如各种形式的龙凤透雕的造型奇特的玉璧、玉佩,故其中一件龙凤纹双重玉佩被造作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
汉人崇玉、爱玉,并将葬玉发展到极致,远在岭南的南越王墓也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有10件玉人。这些玉人无论工艺、造型、纹饰都各有特点。例如出土于西耳室C258玉人(图1),长2.65、宽1.2、厚0.2厘米,形象为两并肩站立的小人,虽然五官及肢体形态均难以分辨,背面尚可见线刻的发纹、衣纹、裙裾纹。
与此玉人相似的还有主棺室墓主人组玉佩上的4件小玉人构件(图2),它们大同小异,都是平头、圆脸,双手合拢于胸前,似作垂拱交襟状的小人造型,呈跪坐的姿势。在礼仪规范、等级制度森严的汉朝,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是必备的。双膝在前,脚底踩着地面坐在地上,是现代人常见的坐姿。汉代人的标准坐姿是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称之为跽坐,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跪坐方式。这4件小玉人行汉人的坐姿礼仪。
南越王墓中还出土了5件玉舞人。玉舞人在战国时期已有出现,盛行于汉代,在汉代玉制装饰品中最为独特,极具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从目前已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众多精美的玉舞人可知,玉舞人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佩饰之一。南越王墓中出土的5件玉舞人,蕴含了许多信息。
例如,C137圆雕玉舞人(图3)出土于西耳室,高3.5、宽3.5、厚1厘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汉代圆雕工艺的玉舞人,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造型为一舞者,长袖飘举、折腰扭胯,犹如楚辞汉赋中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跳的正是汉代流行的长袖舞。不少专家认为,长袖舞源于楚舞,据《墨子·兼爱》中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说明楚王喜欢纤细的身材,当时的楚人为了迎合楚王喜好,宁可不吃饭也要保持身材的苗条。从出土文物中跳长袖舞人的形象来看,袅袅长袖纤纤细腰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为此我们可以认为舞人以细腰为美,某种程度上是受楚国风尚的影响。由于汉代受楚文化的影响,使得长袖舞风靡一时。从两汉诗赋和汉墓出土实物表明,身为楚人的汉代统治者们对楚舞非常迷恋,刘邦的戚夫人“擅为翘袖折腰之舞”、汉武帝的李夫人“妙丽善舞”、汉成帝身边的赵飞燕“身姿轻盈,能作掌上舞”。但是,从目前岭南地区考古情况来看,当时岭南地区的舞蹈主要可分为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笙舞、建鼓舞、盘鼓舞、群舞、杵臼舞,这些舞蹈形象具有明显的祭祀意义,与古越人的礼仪文化息息相关,大多现于铜鼓、画像石、壁画上。从南越王墓出土玉舞人的情况来看,南越国宫廷可能并不盛行越式舞,而盛行长袖舞。玉舞人的发饰为梳一右向横出的越族发饰—螺髻,表明应该是一位越族女子,其穿着却是右衽长袖衣、绣裙。史料记载,汉民族服饰的特点是交领、右衽,古越人身着左衽服饰。玉舞人的右衽服饰穿着应为汉服,具有典型的汉文化特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曾描述南越王赵佗魋结箕倨见陆贾⑤,可见南越国时期的服饰还是以越族服饰为主。这件小巧的玉舞人身着汉服,头盘越族螺髻,跳着楚舞,口部微张,似喃喃细语作咏歌状,是汉越文化交融最好的印证。
另外3件玉舞人出土于埋葬四位夫人的东侧室。E135玉舞人(图4)是右夫人组玉佩上的构件。其做工精细,运用线雕手法刻画出一人身着长袖连衣裙,右手举至头顶,左手放置于细腰前,长袖下垂,整体似舞蹈的形态。玉舞人头顶和脚底各有一小孔,且在腰部还挂系着一套线雕玉佩饰。
E125玉舞人(图5)做工稍显粗简,是部夫人组玉佩上的构件,线雕一人左手上扬至头顶,右手下垂于身下,并衣袖及地,作翘袖折腰的舞蹈状,正反两面内容相同,是部夫人组玉佩上的构件。
E158玉舞人(图6)是从东侧室清理出的泥土中筛出,纹饰、造型与E125玉舞人相似,左右上扬,右手和衣袖下垂于身下,作翘袖折腰的舞蹈状。
C259玉舞人(图7),为小人跳舞的形象,两面均以线刻勾勒出五官、肢体动作、衣裾。右手高扬甩在头顶,耸左肩,左臂卷曲向后。扭胯,提右腿抬膝。舞姿稍微与其它玉舞人不太一样,类似于猴舞。这几件玉舞人的做工包含了线雕、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体现出当时汉代高超的制玉工艺,这些工艺出现在南越王墓的随葬品中,是汉越交融的见证。从玉舞人的精细程度看,每个玉舞人的质量各不相同,或许是为了体现使用者身份地位的差别。从4位夫人身上出土的玉舞人我们可以窥探出南越王4位陪葬夫人的身份高低,体现出当时的等级森严,这种上下尊卑的制度,是王朝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说不定,在当时的南越国宫廷内,也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宫斗故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江数控螺纹磨报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江数控螺纹磨报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