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旋风数控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数控机床展示镜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数控机床展示镜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可涉密了。呵呵,精密数控机床作用巨大,是任何重大实体企业必不可少设备。主要加工精密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等;工艺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成品质量好。
精密机床是军地通用的,特别是大型、精密设备制造,参考今年军备的发展,先进舰船、高超速武器、宇航设备、核工业大厦等等都离不开精密机床。自己横向对比吧。我们的高端装备都是纯粹自给自足,而且好得数控机床还被禁售呢,所以我们有如此成就,着实不易。
谢谢邀请,但是抱歉,我回答不上来
如果说是民用的还能查查资料,军用的话一般军用技术都超过民用最少十年的技术,所以要真说军用数控机床现在是什么水平,那真的回答不上来
可以告诉你,我们使用的光学磨床是进口产品,磨床不难做,难做的是精度高,还有一种专门用于硅片打磨的磨床,其实是美国产品,磨床看起来不难,其实就是这种看似简单的东西才是最难做好的,基础工业是现代尖端科技的根本,基础做不好其实根本做不好高端产品,基础的东西需要的投入是最大的,但是回报率比较低,所以追求利益至上的环境下,基础工业科技反而没有人去做。
光学磨床是什么,其实就是用在光学方式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世界上最先进的打磨机床,可以打磨出来最平的镜面,现在的荷兰光刻机镜片就是通过磨床打磨出来的,由德国一家公司提供,精度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就是一块光刻机的镜头镜片放大到100公里方圆的面积,整个面积里面的高低不平的误差不超过10厘米,自己去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概念。
这需要怎么样的磨床才能打磨出来,在这方面日本都做不到,日本放弃了继续研发光刻机下去的动力,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光学镜片的精度难以提高,只要光学镜片精度提不上去,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光刻机的精度也难以提高,日本自己放弃光刻机研发下去的原因就是卡在光学镜片打磨精度没办法突破,但是日本的光学和半导体技术是世界顶级的。
日本可以单独研发出来14纳米的光刻机,而日本的光学领域世界顶级,没有深厚的工业科技做基础怎么可以,日本的精密机床也是世界最顶级的,连美国都在使用日本的精密机床进行顶级科技产品的加工,这精密机床方面,美国都不一定比得上日本,光学磨床也是精密机床之一,日本能做到这样的精度其实并不奇怪,我们现在暂时做不到其实也并不奇怪。
我们从精度来说可以做到这样的精度,所以我们并不是不能生产这样的机床,关键在于稳定性和寿命不行,故障率太高,加上寿命短短时间的精度保持,不能拥有稳定的工作输出,这导致了做得出来但是非常的不好用,最后连我们自己都不用,因为使用的时候会把加工的材料加工出问题,有几个人能承受这种损失呢!
如果说我们拥有这样先进稳定的机床,那我们的光刻机水平其实就已经突破了 ,现在我们量产的光刻机只有90纳米的水平,而先前说的28纳米技术的突破,那只是在实验室中 ,离现实投产使用还不知道要多久时间,从现在国内的高科技企业还有许多单位使用的高端仪器去看,90%以上都是进口产品,国产的只是非常少的部分,这说明了现实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努力,但是前提是打好基础,不要急功近利,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问题存在而不愿意去改变。
超精密光学抛光设备制造的镜头在军工,民用领域,科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军用领域:侦查卫星的镜头,红外夜视仪的镜头,EODAS探测器镜头,望远镜。民用领域:手机镜头,相机镜头。科学领域:天文望远镜的镜头。
目前来看,超精密光学加工设备主要有“数控磨削,弹性抛数控光垫,磁流变体抛光,离子束抛光等”。其中数控磨削的加工的面型精度小于10微米,表面粗糙度小于10纳米;弹性垫数控抛光加工型面精度小于1微米,表面粗糙度小于1纳米;磁流变体抛光加工型面精度小于10纳米,表面粗糙度小于0.5纳米。可知,磁流变体抛光的加工精度是比较高的。
而“光学磨床”应该就属于数控磨削加工设备了,日本nagase integrex的N2C-1300D,其加工型面精度小于0.2微米,表面粗糙度要小于2纳米;捷太科特的AHN15-3D超精密抛光机,其加工型面精度为30nm,表面粗糙度为1nm。可见,日本在光学磨床设备上还是比较领先的。由N2C-1300D自由曲面纳米研磨机加工的补正镜就被用于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广岛天文台的首个望远镜用的陶瓷副镜也是由N2C-1300D加工的;冈山天体物理观测所的亚洲最大红外望远镜用主镜也是由N2C-1300D加工的。此外,世界陆地最大直径为30米级的望远镜的镜片也是由N2C-1300D完成磨削加工的。
由此可见,在传统机械光学抛光设备上,日本有着领先的技术。也正是如此,日本才有了尼康,佳能,索尼,奥林巴斯,腾龙等多个光学企业,并闻名于世。但是在离子束抛光设备上,佳能用的是德国产品。
而我国最近的光学磨床主要是有“CAMHX—UPG80超精密非球面成型磨床,五轴联动数控气囊式抛光机床”UPG80型磨床加工的型面精度小于5微米,表面粗糙度0.1微米-0.03微米。可见我国的光学磨床与日本的产品还有不小差距,日本的相关磨床精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而我国的还在微米级别。不过加工出的部件表面粗糙度要小于1微米(0.001毫米),但是型面精度达不到1微米。
当然数控磨床上我国的加工精度不如日本,但是在磁流变体抛光设备和离子束抛光设备上不差国外先进水平多少,已经达到了0.1纳米级别。在2018年由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口径4.03米的碳化硅反射镜的抛光就使用了磁流变体抛光技术,并达到了要求,使我国具备了制造超高分辨率光学侦查卫星的能力。由此可见,虽说我国在传统数控机械抛光设备上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但是在磁流变体抛光,离子束抛光设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由德国,日本等国科学家用5年时间耗费了1000多万美元打造的世界上最圆的球体,就必须使用磨床等设备。而磨床的制造难点主要就在于磨盘,磨盘的精度要在纳米以内,且在研磨过程中受热时不会发生超出要求系数的热胀冷缩。所以制造这种磨盘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我国在2011年制造出了二氧化铈微球粒度标准物质,其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一致。
可以说,在民用光学镜头加工上我国或许不如日本,但是在军用光学镜头上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军用的可以不计代价给制造出来,而民用的就要考虑性价比了,终归是要赚钱的,赔钱的话,那还不如不搞。毕竟市场就这么大,已经被瓜分完了,新手想要分一杯羹,哪会那么容易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数控机床展示镜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数控机床展示镜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