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旋风数控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瓶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瓶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燃气轮机的技术瓶颈主要由高温(1300至1400℃)和自身结构特点造成:
首先,是叶轮的耐高温材料及其隔热结构。
现在一般采用的是镍基合金,例如GH128合金,其直接耐高温温度一般也只有950℃,最高不能超过1000℃。要想承受1300℃以上的高温,还必须采取其它隔热措施,如陶瓷外,也就是在燃气轮机叶片外侧敷设一层耐高温陶瓷,这个技术我国才刚刚获得突破。即使如此,燃气轮机叶片的寿命也是很短的,一般也就一两万小时(十年是八万多小时),即两到三年就要更换燃气轮机的叶轮。
其次,是燃气轮机的叶轮是一个非点对称结构,即不能采用点对称的加工方法(如车、镗、铣、数控线切割等)一次完成加工,而要靠高精度的装夹工装和具有高超技能的人工来保证加工制造精度,而这两方面都是我们国家的短板。再加上高温时每个叶片的线膨胀量不一致,使其动平衡很难到达要求。其直接后果就是噪音大、振动大、甚至根本就无法连续运转。
造成上述难题的主要原因是:燃气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造成的。燃气轮机,英语叫Gas Turbine Engine或Combustion Turbine Engine(燃气透平发动机或内燃式透平发动机)。
其主要特征是气流方向总体趋势垂直于叶轮的旋转平面,在旋转过程中其叶片上始终存在垂直于旋转平面的分力或分力矩,不完全符合牛顿第三定律。其中的垂直于旋转平面的分力或分力矩就是造成这类发动机振动、噪音和不能大量带液运行的直接原因。
其最终结果是使这类发动机只能利用工质中的显热,不能利用潜热或不能大量利用潜热,使发动机的效率上不去。
其解决方案就是:喙轮全热动力发动机技术。该技术避免了高温(最高温度800℃。无需陶瓷外衣),完全避免了叶轮的非点对称结构,只需采用数控线切割即可一次(装夹一次)完成叶轮上的所有叶片的加工制造,可有效保证叶轮的动平衡性能。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一个国家机床的数量和国防实力息息相关。美国在衡量中国军工水平的时候,有一个指标就是中国重型以及精密机床的现有数量和年产能力。建国时期,我们全国上下把家底抄干净了也不过是1600台皮带机床,现在我国机床总量已经达到700万台,比美国、日本的总和还要多出去320万,可见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力道。
即使到了今天,西方国家还是对中国搞封锁,禁止高精度、高轴数的机床成品和技术对中国出口。机床这个设备也是耗材,低配版的用个四五年,高端的可以用上8~10年也就寿终正寝了。如果中国自身不具备先进机床的研发、制造能力,那么中国在高端装备的研发进度和产能增长就要被进口卡住,不光是武器,甚至连同民用工业品的发展都要进入缓慢增长。因为外界的限制,即便到了今天,中国高端机床的比例还是很小,数控化率不到六成。机床的轴数越多,连续加工复杂结构零件的能力就越强,但目前国内三轴以下的机床仍居大多数。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有广大而统一的全国市场。吃准了这一块,依托旺盛的国内需求,我们现代化的工业底子就能建立起来。从前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国内消费的产品偏中低端,因为制造端根本不需要重型、精密的机床就能满足大规模经济生产的需求。以往高端精密机床的生产由国外把持,数控机床几乎就是西门子和发那科(FANCU)的天下,我国航天、汽车工业所用的先进数控机床七成以上要从国外进口。但是随着市场的成长,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成了气候,也就激发出上游机床生产的需要了。如今国内的机床生产商也能够杀入这片市场分得一杯羹。技术、材料、人员的瓶颈突破后,可以预期的就是紧接着通过规模化生产把产品打到白菜价格,用成本优势把进口产品从国内市场上挤出去,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瓶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瓶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