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旋风数控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控盘子制作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数控盘子制作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个问题很容易让人以为龙芯做的很失败,毕竟它还没有撼动CPU霸主英特尔的霸主地位。负责任地说,这种看法相当于拿大学本科生和初中生比,不具可比性。
对于龙芯、兆芯和宏芯等国产芯片来说,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是能从英特尔餐盘中抢到多少蛋糕,而是如何服务好国家安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最早也能设计和生产CPU,并拥有全自主的半导体产业。但在上世纪80年代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一切以经济成本为考量,直接从英特尔等国外大厂购买CPU比自研CPU省事、省钱,加上“市场换技术”流行,结果芯片自研项目停摆,市场被外资完全占领。
失去独立自主研制CPU的能力后,中国只能从美国进口高性能计算机。美国提出的要求十分苛刻:中国买的高性能计算机必须放在透明玻璃房中,玻璃房的钥匙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使用前要经过美国人许可,用途必须要向美国人汇报。
后来发生的银河号等系列事件,促使我国重启芯片自研项目,兆芯、宏芯、龙芯等项目上马。由于自研芯片迫切,还出过汉芯磨片造假骗国家经费的事。
不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自研芯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还是以题主说的龙芯为例:
2015年发布的微结构GS464E,在SPEC2000上使用GCC4.8编译器跑分为:整数768/G、浮点1153/G,使用LCC编译器跑分为:整数828/G、浮点1578/G,微结构的效率在整数性能方面基本追平了AMD当时最好的微结构。和英特尔和AMD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时钟频率和工艺制程。
推出了几十款产品,涵盖军用芯片、宇航级芯片、服务器芯片,桌面芯片,嵌入式芯片。曙光超级计算机使用的就是龙芯芯片。
龙芯已实现量产并敲开了行业应用大门,主要应用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网络税控机、北斗车载终端和嵌入式数据采集器等产品,以及火控系统、数控机床、能源计算机系统等关键领域。
初步形成龙芯生态系统。龙芯的合作伙伴主要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船重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核建、中国工业兵器集团、曙光、浪潮、中科梦兰、锐捷网络、东软集团、神州数码、研华科技、中兴、西安华芯、清华同方、众达精电等。
总之,国产芯片的客户主要是行业用户,而不是民用市场,这是我们对国产芯片知之甚少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着国产芯片不值一提,实际上再过十来年,国产芯片还会发展壮大。
原创回答,请勿搬运。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即联系删除。
龙芯已经在好几个政府部门做试点了!具体可以百度“龙芯吧”去里面查看!然后就是预计明年的龙芯3a4000才会有一次政府部门使用的爆发,因为3a4000会比17年的3a3000快一倍!而3a3000已经能流畅使用了,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而在qq之类的软件并没有linux版本的,以至于生态艰难,不过考虑到今年试点遇到病毒的时候,政府部门(具体在广东省)只有龙芯的服务器没有瘫痪,估计以后会更重视安全这块!
最近两年一直在使用龙芯3A+2h,2k,桌面应用和嵌入式应用。整体感觉配合麒麟操作系统党政办公系统已经具备商用环境,国防武器装备除了雷达等需要高速信号处理的情况也基本够用了。国产化是肯定完全的,MIPS永久授权+中芯国际28n制造。目前,在游戏领域、动画制作、笔记本电脑等消费品上,距离商用还有比较大的距离。整体感觉卡脖子的地方基本都够用了,中兴事件后,大家思想统一了,逐步开始建立自己完整的生态了,估计需要5-10年,将会全面追平了
一,主流操作系统掌握在美国那里,国产的芯片再怎么先进,主流操作系统故意不与芯片适配,那芯片也等于白研发了。龙芯CPU性能已经达到中等水平了,但是安卓系统故意不配合龙芯CPU。龙芯CPU借助于别的方式现在也能用安卓,使用的体验会打折,性能中等再打折,还有多少消费者愿意用?唯一主动支持龙芯CPU的是开源操作系统linux,龙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支持所有操作系统,代价是性能打折!
二,实用软件的生态问题,龙芯笔记本已经有了,但是常用软件比较少,平时常玩的游戏软件没有,平时常用的实用软件很少,那买了龙芯笔记本干啥?所以销量会受影响。
三,纳米工艺问题,国外CPU已经在宣传7纳米了,龙芯CPU还在28纳米,差距是好几年。
四,龙芯CPU的优势是安全可控,没有进口CPU故意留下的各种漏洞。没有泄密问题。
五,龙芯CPU已经年销售额上亿元,自负盈亏多年了,已经赢利了。但是龙芯CPU距离普通老百姓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制约龙芯发展的无非三个方面:CPU性能、操作系统、软件生态。其实这三个方面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大的改观,试想中国在超算、5G、云服务、物联网、量子通信上有技术有市场有强执行力,一但全部实现将引发IT科技的革命,一切复杂运算由超算完成,通过5G及量子通信传输,云服务取代操作系统,而手机电脑更多扮演显示器的角色只需轻客户端操作系统,CPU也无需太高性能,配个好些显卡就行,如此一来软件生态必将随之改变,那些软件公司必会主动升级接入云服务系统,而全世界能完成这些布局的目前只有中国,这也是美国不惜发动贸易战阻挠中国技术升级的原因之一。
不是造不出,而是没必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要生产380亿支笔,需要用每吨12万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头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这样算下来,每枚笔头的用钢大概是0.0004美元,折合人民币2厘钱,也就是0.002元,而中国生产的圆珠笔大多属低档类,出口平均价仅为0.03美元/支,笔头用钢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3%。
一位钢铁材料学科研究人员向网易财经表示,圆珠笔笔头用钢的用量太小,附加值低,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完全没必要自己生产,而且市场造假山寨层出不穷,研发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企业进口几吨就可以用很久,而且现在都是直接买笔头,因为把钢加工成笔头也是需要精密技术的,大多数圆珠笔生产厂家都没必要引进加工笔头的生产线。“就像一些廉价药一样,因为没利润,所以就索性没想过研发的事。”他坦言。
根据2015年11月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圆珠笔挑战高端制造》里的数据,从日本进口一吨造高端笔尖用的钢材需要12万人民币,龙头企业一年需要860 吨,算下来也仅仅是1 个多亿,谈不上是巨大的需求。如此一看,倘若只是为了制作完全中国造的高端圆珠笔,好像并没有必要做相应的材料研发与制造。
小小笔头,研发成本有多高?
上述研究人员向网易财经表示,中国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在很早之前就研发出笔头钢,技术上是不存在问题的,因为样本材料不缺,不像军工材料那样严格保密,而且目前高温合金才是技术门槛较高的特种钢,研究难度要大于笔头钢。不过,研发笔头钢的“性价比”还是太低,很少有企业愿意这么做。对于钢企而言,一条普通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1万吨普通钢,排期是个大问题,因为中国一年的需求也仅仅是1000余吨,如果真要生产起来,一天生产的钢可能很久都用不完。此外,钢铁生产需要经历铸造、冷轧等流程,根据钢铁不同的特性,还需要调整工艺,这会极大抬高研发成本。
王辉绵说,因为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都是根据不同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为了找到国外守口如瓶的保密配方,必须摸索出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根据太钢集团的说法,光最终测试都测试了十多次,那么这几年数不清实验,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钢材。一吨普通钢材的价格大概在3000~5000元不等,而生产笔头的钢材是特种钢,成本只会更高,每测试一次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2011年拨款6000 万,重点打造“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其中三个子项目分别是:圆珠笔墨水的研发与产业化;笔头线材及其装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笔头与墨水匹配等瓶颈问题。据悉,项目实施期为3 年(2011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按照科技部的要求,每个子项目的实施单位均需按1:2 的比例对该项目进行资金配套。这意味着,将投入1.8 亿元对圆珠笔的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最终,贝发集团、晨光集团、上海纳诺微科技公司三家企业牵头,承担各个子项目的科技攻关。2015 年3 月,该项目通过验收。2016年9月,太钢集团笔头钢试验取得成功。现在,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国产笔头钢,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研发笔头钢,实际意义大于形式意义
有人认为,单纯依靠补贴和扶持,是无法成就高端中国制造的,对于圆珠笔头钢这种小众的产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在世界贸易高度分工的现在,中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能用钱买的没必要自己折腾研发,这样不划算。
不过ZOL问答认为,账可不能这么算,或许圆珠笔都算不上你的生活必需品,但圆珠笔背后透露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却是真正重要的。
“圆珠笔芯问题折射出了中国钢铁困境,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产能过剩,但同样钢铁行业也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表示,“一方面是我们的钢铁制造技术不过关,无法产出合格的模具用钢;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大路货我们不缺,一些精密制造我们还有待提高。”
先讲一讲圆珠笔头有多难生产:
生产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笔头的关键部位尺寸精度都是在两个微米,它表面粗糙度要求在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毫米至0.4毫米。
笔头加工制作精密,为保证圆珠笔书写流畅、耐用,要求笔头所用不锈钢必须具备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性和易切削加工性。而只有严格控制特殊元素含量、轧制、拔丝、热处理等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性能最佳。
所以说,小小的圆珠笔头是真正的高科技,以前只有日本、瑞士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生产出这种笔尖钢。
不过,中国目前每年需要的笔头钢仅1000吨至1500吨,相当于一个5米见方的钢坯大小。按照一吨12万元的价格,国内市场总量还不到2亿元,所以以前没有中国企业愿意花钱研制。这次太原钢铁集团花大价钱去研制,恐怕与总理的那句话有关。
但是,研制出来还是有好处的。易切削不锈钢材料应用比较广泛,笔尖只是其中之一。印刷机上的小零件以及轴类、电子类、小马达类产品都要用到它。除满足国内使用外,通过加工直接出口,市场前景也是很广阔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控盘子制作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控盘子制作教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